物流观察|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考(1)——加快完善沿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物流服务综合能力

中国云南与越南(老街、莱州、河江、宣光、海防、广宁)六省2023年国际道路运输会谈在大理举行


11月7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夏俊松厅长会见了越南六省(市)交通运输厅领导。会谈中,双方商议了交换的行车许可证数量、新增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及下一步合作等事项,协调解决了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推进双边各地方尤其是边境省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共赢,为提升双方经济贸易合作水平、推动两国边境交通项目建设创造便利条件。(信息来源: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不断显现


截至今年11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23个月,累计发送旅客超2300万人次,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旅客选择乘坐中老铁路跨境旅行;累计开行国际货物列车7000多列,发送货物超2780万吨,跨境货运量570万吨,货值突破230亿元;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黄金大通道效应不断显现。今年以来,累计运输货物1500多万吨,其中进出境货运量349万吨,同比增长109%。

随着“澜湄快线”“澜湄蓉欧线”等谱系产品不断丰富,跨境电商、冷链快线、纺织快线等新业务持续添彩,中老泰互联互通及“中老+中欧”形成有机衔接。中老铁路向北与中国铁路网连通,到达昆明、上海、浙江、广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物流集散中心,再由中国铁路网通过中欧班列辐射至俄罗斯,最远可达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向南连通泰国米轨铁路网,覆盖南部港口,直至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货物品类增加机械配件、薏米、蔬菜、服装等700多种,目前已达2700多种。(信息来源:新华社)

滇藏铁路丽香段热滑试验顺利完成 

近日,滇藏铁路丽香段接触网热滑试验顺利完成,标志着全线相关参数已符合设计要求,为年内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热滑试验自丽江站引出,向北经虎跳峡、小中甸镇至香格里拉。滇藏铁路丽香段全长139.7公里,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部铁路网”中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产业转移发展及口岸经济合作主题推介会在沪举行 

11月5日,在上海参加第六届进博会的云南省交易团以“面向全球合作大舞台,共建沿边开放新高地”为主题举行推介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出席,与海内外百余家知名企业和商协会代表共话合作、共商发展。他说,随着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云南已逐步形成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齐全完备的产业配套、政策叠加的园区平台、全面起势的口岸经济、蓬勃发展的经营主体、系统集成的综合优势等“六大支撑”,成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体省份,也是企业开拓市场、布局产业、发展壮大的首选之地。会上,王予波与参会嘉宾共同见证22个投资类项目、13个进口采购类项目签约。(信息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考(1)

——加快完善沿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物流服务综合能力


中老铁路的开通,为云南进一步参与和融入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带动沿线州市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带来历史性的宝贵机遇。当前,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发展优势正加速形成,但距离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云南辐射中心建设还有一定差距。

在中老铁路开通运行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将持续关注中老铁路沿线情况,围绕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提升沿线产业布局、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深入思考研究、分享有关经验、形成系列观点,以期助力完善沿线产业布局,更好发挥中老铁路辐射带动作用。

本期关注:加快完善中老铁路沿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综合能力。

中老铁路沿线重要节点、物流枢纽、货运场站、货物集散中心、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亟待完善。一是中铁联集王家营中心站周边道路拥堵,现有路网难以有效承载片区内货物运输需求。二是玉溪研和站作为玉磨铁路最大货运编组站,货运能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三是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钢铁、有色、煤炭、轻工、橡胶、咖啡、茶叶、果蔬、花卉、肉牛、粮油等)尚未建成。

在物流服务综合能力方面:一是受货源组织不足,货品集装箱装载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影响,双向货源不均衡问题突出,出口远低于进口。二是跨境运输产品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云南、重庆、四川等地,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较小。三是冷链物流设施不配套,主要涉及果蔬、生鲜等货物的保鲜、预冷、冷藏、冷冻、运输和仓储等冷链物流设施不配套,对跨境电商货物尚不具备监管和运输条件。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加快完善中老铁路沿线“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一是持续完善中老国际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磨憨跨境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落地实施;持续完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沿线口岸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电商快递园区、智慧物流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拓展中缅、中老泰印度洋多式联运线路,促进滇越太平洋海铁联运扩容提质,开发全货机航线,推动实现“空公铁”“水公铁”联运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昆明国际陆港,打造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取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全力引培国际货代、加工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专业市场主体,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对标建设并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三是拓展中老铁路辐射范围,做大货运增量。境内方面,主动推动云南与成渝、北部湾、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协作工作机制,推进中老班列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战略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比照中欧班列铁路枢纽节点城市标准,将昆明纳入中欧班列铁路枢纽城市范围。加强对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沿线四州市的物流场站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各场站主体功能定位,实现错位互补发展。境外方面,针对目前泰国、老挝的水果等农副产品主要通过公路冷链运输的情况,借鉴成都在中欧班列冷链运输方面的经验,打造以中老国际货运列车为主的冷链运输通道,推动公路和铁路冷链接驳无缝衔接。发挥云南在老挝、泰国的国企、民企、行业协会以及商会的作用,提高中老铁路境外段沿线集货能力,支持万象南站物流园区、共享海外仓、集装箱共享中心的建设,为中老泰跨境农副产品贸易提供高效稳定的综合物流服务。

本文摘自学会观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客服电话
133 3050 1839